中文EN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方志力量
2024-01-05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73期 作者:杨卓轩
分享到:

  杨卓轩(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在世界古老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同我国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历代旧志8000余种、10万多卷,约占全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对中华文化的兴盛、存续有着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也是地方志工作者职业自豪和职业责任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独特载体
  
  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青史留名是中国独有的传统,也是“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基础力量。方志文化以信史为基础,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
  “一国之兴,在于良史。”地方志是“以记载一方之事为内容的一种著作”,是中国特有的记载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文化载体,其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物产资源、经济等多方面。方志与家谱、国史并称为我国历史文化研究的“三大支柱”。陈寅恪曾经这样概括“二重证据法”在20世纪初的发展,“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而地方志恰恰是“纸上之遗文”“吾国之旧籍”“固有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采用“横分门类、综述史实”的编纂方式,往往会用较大篇幅来记述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山水名胜、社会风俗、文化活动、人文盛事等内容,从而保存和彰显地域文化。这样就会将连绵不断的历史脉络绘成广阔画卷跃然纸上。这幅画卷还与当代社会生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让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智慧薪火相传。可以说,地方志多角度、全方位记载着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是认识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充分发挥地方志功能作用
  
  方志资源是从大历史观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的良好载体,系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传统、发展成就、精神特质。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实践,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创造的优秀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发展提供绵延不绝的精神动力。史志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源流,系统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背后蕴含的完善的制度保证、坚实的物质基础、主动的精神力量,培育、巩固人们的传统文化认同、历史成就认同、价值观念认同,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伟大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志书在保存民族记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翔实记载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顺应新时代、记录新时代、服务新时代,担当“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职责,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在深刻揭示时代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方面贡献了积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县之志就是一县之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学县志就是学当地的人文历史;尊重县志,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历史记载,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供后人借鉴。”民国方志学家黎锦熙也说:“韩愈过岭,先借《韶州图经》;朱熹下车,便问《南康军志》。”唐朝韩愈和南宋朱熹两位先哲在出任地方官时,都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借阅当地志书。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观地方志,可知“一方的古今总览”,其地理沿革、史迹变迁、风俗人情、豪杰俊才,足以遍观概览。
  
  以高质量方志成果推动“两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1980年,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史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其核心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编纂方志。社会主义新方志除了地方综合志书,还包括专业(行业、部门)志。例如,2015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就是从全局角度记述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记载了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目前,《中国抗日战争志》《中国扶贫志》《中国全面小康志》等专题志编修也在扎实推进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辉煌历程客观记录下来并世代传承下去,是当代地方志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随着时代发展,史志资源可以与各个行业、专业有机融合。如今,志书不仅可以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读本,而且时常出现在影视作品和舞台表演中。方志作为最具权威性的“官书”,与文学艺术融合,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央视经典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形式,品读中华方志《越绝书》,将华夏千百年历史激荡浓缩于此,带领观众了解“无四方,何以中国”。在以“弘扬东坡文化,建设文旅名城”为主题的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湖北黄州东坡文化分论坛上,黄冈市艺术学校师生集体朗诵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响彻会场,苏东坡的旷世才情拨动与会嘉宾的心弦。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和阐释方志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是当代地方志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如鉴如衡千秋笔,求真求是百代师。”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将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方志文化研究阐释,传承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优良传统,挖掘历史智慧、赓续中华文脉,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不断推出高质量方志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高莹(报纸)王晏清(网络)